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清明节的到来我更怀念已故的父母,思念故乡,也让我想起儿时在故乡时,年年清明前一、二天镇上和周边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要做清明果。据说做清明果这一习俗,是老祖宗很早就流传下来的。清明果一是家乡有风俗清明时节必吃的食品,二是清明上坟祭祖作供品用。更楼一带所做的清明果,形状不一花样品种多,并且非常好吃,和浙江别地还有所不同。现在,每当回忆起吃清明果,都会让我垂涎欲滴,因为那也是我在故乡生活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每当清明到来前几天,妈妈带我和妹妹一起到附近村庄的山边、田边采青。更楼周边人采青,本地话叫撸青。青一种草本植物,长大后我才知道青的学名叫艾草。清明时节,小雨霏霏,溪水畅流,漫山遍野的艾草长得肥嫩,正是做清明果采摘青的好季节,青那股特有的清香气和在米粉中做出来的青果,真是沁人心脾的清香,显示出那股特有的清香气特,也正是春天的甜腥清香味。
到了夏季,艾草还可作驱蚊虫用,艾草中的这种特殊香味具有很强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可见清明果也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纯天然健康美食,是大自然的恩赐,闻着那甜腥清香气,让人即刻陶醉在春天的气息里。
更楼一带所做的清明果制作工序还是比较繁杂的。先是要准备好做清明果的皮(面),记得妈妈要先把采来的新鲜青(艾草),挑选一遍,摘去黄老叶,只留下鲜嫩的青(艾草),然后洗干净捣碎和在用大米、糯米磨成白色的米粉中,青(艾草)的绿色汁液立刻就将白色的米粉变成了碧绿色,鲜嫩欲滴(面)皮。
准备好皮子之后就准备馅,馅有咸、甜两种。咸馅种类很多,可根据家人不同口味调制,有荤、有素、有辣和不辣。甜馅用白糖芝麻或红糖豆沙什么作原料。做清明果大多每家都有几个圆形的凹型刻花和边花纹不同的木质模子,邻居们可相互借用或换用。做果时只要将包好的清明果压入模子中,再拿出来,就会看到清明果一面上印有了漂亮花型和圆边花纹。除了用木质模子做果外,也有不少人会不用模子做出各种各样形状的青明果。咸馅大多做成类似饺子形状,更楼人叫大丝果,也有做成圆偏饼形的;甜馅大多做成汤圆形,有些人家还将清明果做成各种动物形状的。
我记得最有趣的是,在包清明果的时候,我总爱在清明果有花纹的一面,用白或红、黄色的(面)皮,做成字或白、红、黄点,使清明果更好看,也容易分清是那种馅的。清明果做好后,要上锅蒸熟,蒸熟的清明果,母亲总会让我和妹妹先尝吃。我最爱吃甜馅的,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香气,有一点儿黏,却不粘牙齿,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简直好吃极了,咸馅的我欢喜用油在铞里煎得两面有点黄了再吃,那吃起来特别香。
可自从离开故乡四十多年,期间虽也回过故乡不少次数,但未能赶在清明前后,所以至今就再也没享用过这种美味的清明果了。清明节又将到来,由于路途遥远又不能回故乡过清明和上坟祭拜父母,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缅怀已逝去的父母,怀念家乡的清明果、怀念儿时和妈妈、妹妹亲亲热热在一起制作清明果的情景,那种情景是那么温馨,那么融洽,那么自然。
清明时节雨绵绵,青果柔柔牵乡情,我明年一定要争取和老伴在清明节前赶回故乡,到妹夫妹妹家过清明,亲自去采青做清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