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到运动员在赛场夺冠,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摄影师拍摄出举世瞩目的作品,我就想,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背后是什么?
带着疑问,我回顾他们走过的轨迹,真相令人敬佩感动,与众不同的人生背后是不足与外人道的辛苦,没有天赋,没有神灵的庇佑,一切全靠自己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历尽艰辛,百折不挠,连续五年蝉联世界冠军;
苏轼从小好学上进,勤于动手,“每读一部经典,都从头抄到尾”,在诗词、散文上取得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池田大作发高烧,头上绑着冰袋坚持写作,“写一张就有一张,不写就什么都没有,再少也要前进,不挑战不行。”被誉为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教育家;
美国著名摄影记者弗兰斯在别人问及怎么拍摄一幅成功的作品时说,没有诀窍,照片的曝光是43年又1/30秒。
这些故事让我想起一个人来。在一次家宴上,老家一位久未谋面的亲戚坐在那里和他的车一样普通,衣着简朴大方,脸上带着笑容,看起来和常人没什么两样,他谈吐风趣,妙语连珠,“越往前走,路就越难,但不要泄气,再前进一小步就到山顶了。”
“舍得吃苦才能品尝出甜的味道。你吃苦的程度与你成长的速度成正比。不要害怕,把你遇到的每一件事作为对自己成长的考验。”
“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要超越他们,活成和他们不一样的模样,一路披荆斩棘,奋发向上。”寥寥数语,透露出他对人生的坚强和自信。
他出生寒门却不甘命运的安排,立下雄心抱负通宵达旦发奋苦读。当别人学习时,他在学;当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学。困了就浇几捧冷水,饿了就嚼几块干粮,学习的过程枯燥寂寞,但他坚持、忍耐、不抱怨、意志力惊人,没有懒散、拖延。家里省吃俭用给他买的几口袋书成了精神食粮赋予他力量,也填补了物质上的贫瘠。他不怕苦不怕穷,只怕虚度了韶光。有这样的拼博精神,他脱颖而出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他参加工作当了一把手,订阅了大量的书报,做了厚厚一撂读书笔记,每天坚持看书、学习、跑步,几十年如一日,“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他的座佑铭。他经常被邀去各高校演讲,如“启航,让青春闪亮”,“与众不同的人生背后”,每次都座无虚席,掌声如雷。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空闲时,他不玩微信也很少看电视,他说电视是傻瓜的箱子,退化人的思考能力,只有看书才能把知识渗入大脑。40多岁的他积极报了培训班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偶尔他和家人玩会儿纸牌,“适当的娱乐一下,不可玩物丧志”。如今50多岁的他精神矍铄,浑身充满活力,让人时常想起他在演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常说,“锻炼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做事。而有的人哪怕无所事事也不愿活动一下,都是一个‘懒’字作崇。”他以默默的磨砺和前行最终点燃生命的亮光,呈现不一样的人生。
由此可见,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我相信很多人不甘平庸想改变命运,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贪玩好耍好逸恶劳,一遇困难便打退堂鼓,前怕狼后怕虎,做事掂轻怕重,没有“不到黄河心不甘,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决心,要不就是“年龄大了,来不及了”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摩西奶奶80多岁成功举办了画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是诠释了艺人辛苦打拼的不易。上天是公平的,当你足够认真努力必会与众不同。
中国有句成语叫“厚积薄发”,意思是要想拥有不同凡响、辉煌喷发的人生,就得深厚的积蓄和准备。实际上,机遇也总是照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