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时节,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秋意会越来越浓,你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白露,是九月的一个节气,像一道清凉灿烂的藩篱,把夏天和秋天彻底分开,从此再不必眷恋春之香艳,夏之火热。白露,顾名思义,就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白露一到,意味为着盛夏到秋凉的转化。白露时节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个时候,大雁与燕子等候鸟要飞往南方避寒了,而留守的鸟儿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白露到了,秋意真的来了。进入白露,每天的早晚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白露,是个收获的时节,到处可见丰收迷人的景象。玉米,水稻,苹果,葡萄等等。你看,院里的鲜红石榴,金黄大柿子,还有那嫩黄的大架丝瓜花,仅此足以把院落点缀得没有半点荒凉。那一簇簇的豆角个个精神焕发,门前老枣树上的枣儿,个个像红星闪烁,吸引着无数的顽童,麻雀也前来凑着热闹。路旁的槐树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蜘蛛网,绕路便惊动了独自吟唱的暮蝉。
在感受到白露季节到来的时候,我更喜欢“白露”这个美丽晶莹的词汇。白露,宛若一个不食尘烟的冷美人,衣袂飘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多么优美的诗句!那个宛在水中央的美丽倩影,一直在心中微生波澜。美丽且婉约的“白露”两个字,告诉我秋凉的开始。然而,它不只是天气转凉的象征,这个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有着唐诗宋词的风韵,也有着现代小说剧本的神采,着实让人陶醉。“白露”,让我于上古的风韵里领略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感慨。
露白而心清,白露时节,已然仲秋,本是一个喜庆丰收的时节。但是,这一时节,秋风秋雨、枯木衰草、鸿雁枯荷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状态。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曾言:“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他用拆字法把“愁”拆为“心”与“秋”,这并不是偶然,恰恰说明了“愁”与“秋”的一种内在的关系。人们眼见的世界从一个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夏天,在几场秋雨之后,转向一个百卉俱腓、众芳摇落的秋天,难免不心生落寞之感。我们常说,秋风肃杀,秋天象征着繁华的消逝,也预示着冬日将至,万物凋萎的残酷未来,此情此景,人又如何不愁。天涯游子,最难忍受的莫过于思乡之愁。而在仲秋时节,海外游子、他乡求学、背井离乡打工的人,更是愁上加愁,他们触景生情,感觉自己就像是凄风苦雨中摇摆不定的秋叶。
秋水长天,归帆渐远,思念的心泉,融汇于江海之中。对于异国的我,纵使“千里共婵娟”,终不敌“月是故乡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