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可以等,唯独孝敬父母不能等。
荀子说:敬忠是事君的道德,尽孝是事亲的道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础和标准。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育长大,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夏天给孩子摇扇驱蚊,冬天烤一堆碳让孩子取暖,好吃的总是留给孩子从没想到过自己,一生劳作无怨无悔。常言道:羔羊尚有跪乳之恩,乌鸦尚有反哺之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
可是很多人习惯父母的付出并心安理得,总以为孝敬父母有大把的时光来日方长,总是把工作的事、孩子的事、自己的事排在最前面,也曾对父母许下美丽的诺言,等我有空时带你去旅游吃海鲜;等我忙完这一阵子就陪你去买衣服逛公园;你交代给我的事过两天再说,转瞬却忘得无影无踪。
父母对此不会放在心上,也不会和孩子计较,仍然一如既往的无条件的爱着孩子。然而有一天,当我们看到父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耳聋眼花、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才发觉人生短暂,岁月无情,不知不觉间父母真的老了,老的不堪一击,这时再去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已毫无意义。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作为儿女又为父母付出多少,不禁悲从心来,泪如泉涌。
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再次说明孝敬父母要趁早。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一位朋友在父亲病逝后几度嚎啕大哭。“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这泪水包含着从此不能尽孝的惋惜和痛悔吧。父母不可能陪我们一辈子,生前对父母的孝敬总胜过死后风光的葬礼,让父母在关爱中满足地离去,你就没有遗憾。
“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我的耳畔响起歌曲《酒干倘卖无》那熟悉的旋律,心灵再次被震撼,一个感人的故事浮现眼前:上世纪70年代,一位聋哑人拾得一个弃婴靠收破烂历尽艰辛把婴儿抚养成人。孩子学有成就欲报答养父时,养父却因积劳成疾患了癌症撒手人寰,在世没有享过孩子一天福。孩子满含热泪在演唱会上唱了这首歌,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可惜,阴阳两隔,养父再也回不来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世间最无奈的痛了。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去感念父母的好,痛悔没有报答父母的恩情。趁父母健在时及时行孝,让他们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到你的爱。其实父母不需要你富养,你的一声问侯,一个微笑,一张生日卡片,一杯暖茶,对他们来说足矣。
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尊重他们的意见,体谅他们的无奈,包容他们的过失像他们包容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我们一样;不对他们大吼大叫,有话好好说;对他们絮絮叨叨、老掉牙的故事百听不厌;抽空常回家看看,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给他们打扫房间、洗洗脚、捶捶背,做点可口的饭菜,关心他们的身体嘘寒问暖;带他们出去旅游而不是扔给旅行团图方便;逗他们开心的笑而不是让他们意乱心烦;记住他们的每一个需求尽力去实现,满满的、贴心的关怀让他们忘记孤独感到幸福。
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会耳濡目染,铭记在心。当我们老去时,孩子也会尽心尽力孝敬我们。
无意间翻开日历,过两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趁她还听得见赶紧掏出手机给她打个电话:“妈妈,生日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