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花飞舞,马达欢唱
勤劳和智慧在闪光
蛟龙锁江,劈波斩浪
我们雕琢着江河的脊梁
——《夹江水工之歌》
五十年岁月如歌,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春花秋实。夹江水工在上级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历经半个世纪的春秋岁月从一个小小的修配厂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电气工程、检修服务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是国家机械工业重点企业、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企业。夹江公司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水利建设企业信用“aaa”级,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研发的产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荣誉。夹江水工连续十年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
50年前,国家先后从丹江工程局、三门峡工程局修造厂、卫河工程局修配厂和建工部七公司抽调骨干力量入川并成立建厂筹备处。作为夹江水工第一代创业者,他们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水电不通的条件下,靠手拉肩扛,硬是在荒芜人烟杂草丛生的张天官山上建起了西南地区最早的机械厂。从此,夹江水工人踏上了艰苦却又充满自豪的创业历程。50年来,夹江水工人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勤劳汗水,凭着对祖国水电事业的满腔热情,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充分发挥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精神,播种理想,劈波斩浪,在广阔的神州大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栉风沐雨,砥砺奋进,雕琢出江河的脊梁,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回顾夹江水工走过的50年光辉历程,是夹江水工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夹江水工播种的梦想转化成现实,在三线建设的洪流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水电事业新篇章。
夹江水工的50年,是艰苦创业、求实自强的50年。50年前,筹建小组按照“靠山、隐蔽、分散”和“少占良田好地”的方针,在漫山坟茔、荒草丛生的天官山上进行建厂。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水电儿女拖家带口汇集在山下,在1966年6月25日打响了建厂的第一炮,标志着西南最早的水工机械厂——夹江水工机械厂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夹江水工人开始动工兴建、艰苦创业建厂,震撼了沉睡千年的山沟。在当时施工条件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夹江水工人硬是凭着肩扛背挑,凭着一腔热血为祖国的水电事业无私奉献,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建立了一个现代文明的工业企业。1967年,随着龚嘴电站施工速度加快,部分施工机械需要修理,夹江水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在厂房建设的同时,承接了龚嘴电站工地的机修任务和运输车辆的修理,全面进入了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状态。此后,夹江水工为了抓住发展机遇、迎接市场经济挑战、全面推行改革挑战,在水电建设的制造中,争时间抢速度,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克服了思想解放、研发设计、快速发展、品牌创造等一系列难题,实现了从一个修配小厂到具有一定规模制造企业的蜕变。50年来,夹江水工人传承水电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五个特别”精神,在艰苦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乐于奉献、善于奉献,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中国水电注入永恒的活力,为祖国的强盛,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厂区原貌
夹江水工的50年,是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的50年。夹江水工人居安思危,把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全员工程,面对不断发生的市场变化和恶性的市场竞争,夹江水工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始终保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长为国内水工机械制造的龙头企业。
在传统水利水电市场,夹江水工积极抓住水电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深耕国内水电制造行业,抢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水利水电工程,始终保持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地位,为长江、黄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等流域制造了诸多典型产品,扛起国内水电行业机械制造的大旗。夹江水工先后参与长江三峡、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糯扎渡等国家级重点工程的机制设计制造,为国内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座水电站制造了4000余台套机电设备和40余万吨金属构件,为溪洛渡水电站设计制造了世界上起重容量最大的8000kn坝顶门机及承受压力最大的弧门;为小湾电站生产的弧形闸门为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头的弧门;为三峡尾水门、溢洪道弧门等六项制作工程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其中反弧门为目前世界最大、制作难度最高的水工金属闸门,被水电专家称为“代表了船闸系统钢结构的最高水平”;为岩滩水电站制造的国内首台250吨级垂直升船机被两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潘家铮誉为“中国的争气机”……正是夹江水工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使夹江水工人具有强烈的创造和创新欲望,逐步成长为国内水电制造行业的主力军,填补了多项国内水工机械制造的空白,将“夹江水工”建成行业内影响力明显的四川省著名商标品牌,为夹江水工的发展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溪落渡8000kn门机
在国际水电工程方面,夹江水工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国际市场”的战略,在1996年成功向缅甸出口产品之后,1998年获自营进出口权,1999年被列为国家机械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夹江水工迅速抢占国际市场先机,与进出口公司形成良好的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深耕东南亚市场,发展拉美、非洲及中东市场,拓展欧美高端市场,20年内将业务覆盖至四大洲的36个国家,参与海外63个项目的建设,连续五年国际市场合同金额超过一半,在世界水电史上书写了浓浓的一笔。为巴基斯坦尼杰工程设计制造安装了世界最大容量的双吊点2×6000kn液压启闭机,制造安装了世界最大的阀帽门和世界结构用料最复杂的弧门;成功在巴基斯坦塔贝拉项目实现了110米水下安装,解决了世界性难题;首次向巴基斯坦盖茨巴洛塔水电站提供多套数的弧门和液压启闭机,全面提升了夹江水工在东南亚的市场影响力;成功制造老挝仙坪水电站的80kg级压力钢管,充分证明了夹江水工制造压力钢管的能力达到国际一流……夹江水工人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更稳健的步伐拓展海外市场,将夹江水工的品牌影响力扩展到全球。
在非水电市场,夹江水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传统水电业务优势,广泛跟踪市政、地铁、高铁、机场、港口、海上平台及海上风电装备等行业信息,并辐射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努力提升非水电市场的比例,积极开拓具有稳定性和成长性的非电制造市场。目前,成都金凤凰大道钢箱梁的制造,率先开启了夹江水工向市政工程的转型;中国电建成都研发中心的钢连廊制造代表着夹江水工积极做好钢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准备;西藏最大的金属结构厂林芝分公司的建立助力夹江水工延伸完善基础设施产业链;风力发电机部件远销丹麦,风电塔筒制造紧锣密鼓进行;高速铁路施工设备的成功设计制造提供了延伸铁路设备的契机;矿用移动式救生舱的制造拓展了产业价值……夹江水工正在以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精品意识,在非水电市场逐步树立起了“夹江水工”品牌。
夹江水工的50年,是改革发展、管理图强的50年。在50年的历程中,夹江水工顺应时代潮流,深刻领会不同时期管理的要求,不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夹江水工都在不懈的探索管理模式和经营体制,用智慧和汗水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50、60年代的企业整顿,到70年代末的企业升级达标,到80年代国家经济模式的转变,夹江水工全面推行分类管理,重点从生产计划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设备物资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财务劳资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生产经营全过程各要素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建立了一套适合生产流水的扁平化管理方式,大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益。

与员工签合同
夹江水工顺势勇为,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按照“管理以项目(分厂)为中心”的管理思路,以整合管理资源、理顺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能为总目标,进行管理和生产流程再造,完善内部治理,有效提高内部制度的刚性。不断优化企业的组织机构,按照 “经营以市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组建大营销、大生产、大采购、大党群的管控模式,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稳步提升;探索建立集工艺准备、生产组织、资金回收、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的售后服务于一条龙的项目管理模式;各个分公司按照区域辐射原则,准确定位,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各个分厂积极推行“1 n”业务发展模式,实施业务的专业化和相关业务的多元化。人事、薪酬、用工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业绩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凝聚员工发展,助推夹江水工做大做强。
夹江水工的50年,是技术创新,塑造品牌的50年。夹江水工50年来至始至终推崇技术创新的第一要务就是为生产经营服务,始终站在水工机械技术创新的最前沿,依靠科技进步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一如既往的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发展理念,形成了强大的综合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技术始终引领世界水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制造了国内外诸多典型的世界级的产品。20世纪60年代,夹江水工自主研发了cw6140车床、b650牛头刨床、滚丝机、实践牌汽车、螺旋洗砂机等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的设备;70年代,夹江水工的研发实力逐步提升,自主研发了5吨带电作业车、16吨汽车吊、方砼搅拌机等部分用于企业生产的设备和部分用于市场销售的设备;80年代,夹江水工自主开发了国内首台混凝土泵,开创了中国混凝土泵的先河,自主开发的调压阀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90年代,夹江水工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水工机械,创造和打破多项纪录……21世纪以来,夹江水工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台全刚性门腿和全柔性门腿的向家坝4000kn坝顶门机,首次实现国内缆索起重机的设计制造自主知识产权,研制了国内干湿两用最大吨位的垂直升船机和斜面升船机……50年不懈坚持,50年不断创新,在产品的研发、机械设计、电气技术、焊接工艺等方面全面提升夹江水工品牌的科技含量,成功获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被四川省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30余项,累计专利127项。

国内第一台大型非全平衡式广西岩滩250t级垂直升船机主提升机房
夹江水工的50年,是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50年。夹江水工的50年来,三代夹江水工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用双手、用身躯、用智慧、用血肉为祖国的水电建设完成了各个时期的制造任务,向祖国、向企业交上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在世界各地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夹江水工在创造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沉淀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建厂初期“艰苦创业的精神”,还是80、90年代的“文明、团结、拼搏、创新”的文化,以及世纪之初的“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还是现在的“乐成文化”,在每一位夹江水工人身上都得到充分体现,彰显了夹江水工人以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奋斗目标,以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以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互助有爱、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始终致力于实现质量效益型的装备制造企业,始终引领着我们勇往直前。
50年艰苦创业,三代夹江水工人拼搏奉献,让夹江水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小走向健壮,从健壮走向成熟,不仅为我们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为我们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50年的拼搏和奋斗,虽然我们也曾徘徊,但是更多的则是探索管理之道、积累制造经验,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夹江水工坚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谋划战略发展,抢抓市场机遇密不可分,促进我们在改革发展、生产管理、科技创新、安全质量、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的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总结昨天,立足现在,开创明天。在当前国际设备制造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发达国家推行制造产业再造,高端制造市场回流欧美,国内经济仍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效应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制造业订单普遍减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制造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又面临企业自身产业结构单一,成本控制力不强,业务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成为夹江水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和做强做大的“四大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也面临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持续加大,国家“三大战略”、“四大板块”和新型“四化”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速,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继续加速发展,为企业的装备制造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致力于专业领先、创新发展的质量效益型的装备制造企业。我们唯有坚定不移的实施“1 3”业务发展战略,继续坚持由业务元素的一元向多元转变,继续坚持由单一生产经营向集成经营管理转变,继续坚持由当前的设计制造向研发、制造、安装和服务一体化总承包转变,努力创建技术领先、品牌一流、具有一定规模的质量效益型装备制造企业,成为系统内装备制造的重要力量,水利水电及其延伸业务的领先者,国际工程业务的排头兵,非水电行业的生力军。面向未来,我们要精准谋划战略推进创新发展,注重业务协同推进协调发展,聚力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开放发展,关注员工福祉推进共享发展,开创夹江水工装备制造快速发展新局面。面向未来,我们要强化战略引领,促进转型升级,做专装备制造,注重核心能力升级,做精水利水电及其延伸业务,注重品牌和技术升级,做优国际业务,注重效率和效益升级,做大非水电业务,注重管理和规模升级。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市场布局,抓国内强基础、抓检修拓市场、抓国际重高端、抓非电保增长,占据装备制造的重要地位,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我们要稳步推进内部改革,按照企业的生产发展要求和内部经营机制创新,提升价值创造,激发企业活力,释放红利。面向未来,要着力强化项目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切实提高项目成本控制和高效履约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面向未来,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集成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对质量效益的贡献率,保障安全受控,提升质量管理。面向未来,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员工,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创造员工家庭美好生活,构建和谐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