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主动适应当前市场经营形势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进一步激发二级单位活力、提升员工生产积极性,公司决定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方案,把责、权、利深度融合,为推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管控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统一思想 深刻认识
2015年,夹江公司外部面对制造业发展整体放缓,国内水电设备市场逐渐萎缩、国内制造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国际业务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形势。企业内部面对产值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履约压力和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员工的期望值不断增加等因素。因此,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公司在整合基础上直面行业内、外部压力,正视发展瓶颈和短板,全面分析、准确研判,积极谋划“3 1”业务发展战略,不断分析新形势、认识新常态、打造新优势,以“保市场、保履约”的中心任务。公司在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内部经济责任制,因地制宜,推行差异化管理。
此次公司制订的经济责任制方案,打破我公司传统结算模式,细分产品类别,取消产品制作系数,采取完全成本法,即人工费和制造费。合理确定人工定额单价,实行成本费用定额包干,以此引导和激励职工多产出、降成本,创收益,达到促进合同履约争市场、提高产能提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以此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准确定位 坚定推进
9月26日起出台实施的《2015年经济责任制方案》,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兼顾公平;坚持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坚持以人为本、效率优先、管理创新的原则;结合生产经营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以确保基本、增强激励、适度同步增长为目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分配体制和机制,促进快速高效的生产经营运行体系。
定价原则:根据公司现有合同产品结构情况和制作、管理难度,结合现有人员结构、场地设备和制造能力,按履约实际需要,测算出相关单位的产能;对现有资源按工序进行人员理想配置,对基本核定产出量进行对比分析,测算制定人工基础单价和费用定额,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各单位近三年具体完成工作情况,充分考虑国际产品制作难度和特殊性,保证在承包定价的平均水平之间不出现大的波动。二是结合彭山基地的价格体系和相关社会资源的计价体系,确保公司内部承包的定价合理。三是充分预见公司近期市场合同情况、产品结构、履约需求和财务成本实际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定价。
计结依据:《2015年经济责任制方案》总体分为金属构件制作和机电制作两大类,推行人工价格和制造费用全额承包结算。按工序细分为:构件下料、构件制作、加工、组装、热处理及振动时效、电气业务共6个主要工序。构件制作按产品类别、结构形式以及构件重量细分为15类,直接对应制作价格和费用定额;机电制作按设备类型核定工时单价和费用定额,组装按产品类别核定工时定额。
在人工价格中将公司拨付固定部分(固定工资、各类津贴、安全奖励等综合性奖励)计入单价。在制造费用中将设备折旧和公司承担的工资附加折分计入制造费用定额。
试行期间制造费用节约或超支按50%的比例奖惩兑现。对于电气维修及变电站管理,由于工作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实行核定拨付,由分厂从服务及时性、质量、日常管理等方面考核发放。
全面把握 细化执行
推行经济责任制是推进夹江水工发展必要管理举措之一,公司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单位在执行中需要全面把握,细化执行措施,准确及时推进。
一要提升市场意识,压力层层传递。推行经济责任制,让分厂与市场面对面、与市场接轨,逐步从承包责任制到全面项目制管理,主动适应市场,形成制造成本倒逼,真正体现产出履约与收入效益成正比关系。
二要提升成本意识,开展增收节支。此次经济责任制推行全成本计算法,公司根据分厂产出量,以定额标准计算支付,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实际人工费和制造成本由分厂自已承担;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现场管控,内部挖潜,加强节约。分解细化措施,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盘活场地和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快速有序产出,达到降本增效。
三要提升管理意识,激发员工潜能。分厂应根据履约需求,大胆探索新作业组织和用工机制,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调配,达到人员与设备的最佳匹配度,增强工作饱和度,力争做到均衡生产;形成收入与产量直接挂钩,做到奖勤罚懒,确保项目履约的同时鼓励多产出、多创收;公司将引入产值与利润的考核指标。
四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两效”提升。经济责任制将分厂管理逐步过渡到独立核算的责任主体,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不断优化内部生产组织流程和管理流程,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激活用工机制和生产组织模式,把下道工序当顾客,从产能增加和效益提升上下真功夫。
总之,《2015年经济责任制方案》能够有效的推行,必将增加分配“活”量,加大向骨干倾斜力度,突出绩效分配与工作责任之间的挂钩,强化考核与兑现之间的联系,真正实现职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公司是一个整体,公司整体的荣辱与每一个部门单位每一位职工息息相关,只要各级领导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用好经济责任制这一杠杆,有效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广大员工以创新的精神主动工作,才能为企业渡过这次制造业的危机,巩固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