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还是年轻小伙的父亲与他的伙伴们听从祖国“加快三线建设”的时代召唤,进军天府腹地,安营大渡河畔,来到了当时大西南最大的水电工程——龚嘴水电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二十年前,他们陆续退休回到了河南老家。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老父亲非常高兴,特意邀请他们一起小聚。
那些叔叔欣然前来,名义上说是“看看正在水电七局工作的孩子”,但是,刚一坐定,来不及寒暄和问候,他们急不可待:
“七局现在怎么样了?”
“你们生产任务忙吗?”
“这两年中标大的工程没有?”
听着他们不停打听水电七局这、水电七局那的话语,看着他们着急、期盼的眼神,我知道,在他们的内心,依旧对水电七局存在着强烈却又挥之不去的牵挂。
我脱口而出:“七局今年建局50周年,将决胜200亿目标……”短暂的沉默,响起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他们这是在为水电七局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骄傲,也是为他们自己是“水电七局人”而骄傲。
“如今的日子都好过了。”桑叔叔吸了一口烟:“想想我们刚参加工作那个时候,穷啊,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恨不得一分钱都能掰成两半花,那个年代物资也匮乏,什么东西都限量,别说我们没钱,就是有钱也不是你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住的房子是席棚子,屋顶是石棉瓦,夏暖冬凉,一遇大雨,鞋子就不知道冲到哪去了,更不要说一年四季都潮湿的被褥;房前屋后有片空地大家就想着开垦出来种上蔬菜,能省一点是一点。”
抿了一口酒,桑叔叔接着说:“工地上干活,那条件就更苦了,四川的雨水多,进出工地的那路就没干过,可泥泞了,那时候也没有这样那样的鞋,只有一双胶鞋,风里来雨里去,灌上了泥浆,脱下来倒了,接着穿。我是个电焊工,工地上焊接压力钢管的时候,那个洞壁还在不断的渗水,背靠上去半天的时间衣服就湿了,前面火烤着,后背冰冰凉,那个滋味啊可真是不好受;十几把焊枪同时工作,释放的烟雾散不开,洞子里弥漫着淡蓝色的烟雾,呛喉刺眼,开始的时候还能隐隐约约见到人影,后来啊,除了看见十几处闪烁的焊花外,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了,等到工间休息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是灰黑灰黑的,就连擤出来的鼻涕都是黑色的,可那时候,心无杂念,一心就想着怎样把工作干好,怎样不辜负企业的重托。”
说到这,桑叔叔笑了,父亲和叔叔们都笑了,我不由自主举起了酒杯,向“以苦为乐”的父辈们致敬!
“你们的艰辛,我们这代人算是体会不到了,尽管我也上班快二十年了,可自打上班后,我就一直在彭山,那条件可好多了。”我一边掺着酒、一边述说着水电七局的现在:“从龚嘴搬到彭山后,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发展壮大了,职工的收入年年攀升,很多职工都买了新房子,一百多个平方,通透明亮,还有不少职工买了汽车,周末的时候带上一家老小外出旅游。”
“工地上使用的设备也比你们那个时候先进多了”我接着说:“电焊机再也不是你们那个年代四个人都抬不动的那种了,现在的焊机可以一个人搬着到处走;焊接工艺也改进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已经普及,工作效率比以前的手工焊都翻倍了;加工设备也是数字化的,电脑程序装好后,自己就可以工作;办公设备也是每人一台电脑,效率提高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就你们以前签字的工资单再也不用手写的了,总之,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有时间一定要回七局去看看这些变化,亲眼看看七局的发展和壮大。”
叔叔伯伯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当我停下来的时候,他们还是那个表情,我知道,此时他们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四川,飞到了为之付出半辈子、奉献了美好年华的水电七局,飞到了承载了他们这代人的梦想的水电七局,这份对水电七局的情,已经渗到了他们的骨子里。不忍心打扰他们整理思绪,我站起身,走到了门外。
回头望望这些可爱、可敬、年逾古稀的七局老工人,他们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朴实、普通的水电七局人的缩影,没有什么可歌可泣、高尚、伟大的事迹,但是,就是在这些父辈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到了一种敬业奉献的执着追求,体悟到了,他们的心一直都在和水电七局共鸣、跳动。
今天,我们踏着父辈们的足迹,磨练着智慧的灵光;未来,历史将见证代代七局人开创水电七局的辉煌;相信,水电七局灿烂的美景就在前方!
原文网址:http://7j.sinohydro.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4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