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般的眼神,温柔的笑颜,亲切的语气,这似乎是形容当下流行的“暖男”的赞词。其实,也可以将他归纳为“暖男”,只不过针对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水电事业的默默守护,他就是水工厂一名优秀的员工:陈正刚。
1997年,他首次接触水工厂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觉得好奇,渴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于是从识图,放样,切割,对装到矫形都潜心学习,很快成长为一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技术工人。如今18年过去了,他参与龙滩、三峡、巴基斯坦汗华、马来西亚巴贡、马来西亚胡鲁等几十个工程项目的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获得过“安全之星,质量之星,优秀员工”等光荣称号。但他始终默默守护着自己初次接触水电的那份热情,与时俱进的学习新的技术,熟练地掌握了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的工艺流程以及施工技巧,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生产骨干,生产组织者。
2002年,水工厂承担了洪江超大型弧型闸门的制作任务,后来该弧门制作荣获了“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称号,也是水工厂第一次申报“超大型露顶式弧形闸门”生产许可证的依据。从胎架的调整,面板的铺设及弧度的调整,到弧门整体组装,都需要掌握弧门制造的关键技术。他带领小分队,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过硬的技术,严格把关,潜心钻研,成功把控大型箱型梁制作中控制直线度,垂直度,预防扭曲变形,支臂的扭角和门叶的弧度控制等关键步骤,最终与小分队通力合作,取得了完美成功。
2014年,水工厂承接了观音岩电站防洪门制造。由于工期紧,要求高,门叶制作难度大,他查阅技术资料,提议改变以往焊接工艺,大胆提出改进方案,预防了焊接后变形所带来的技术难题。节省了厂内材料消耗,合同完美履约,更使同类闸门制作跃上新的台阶。
“脾气好,技术好,耐心好”,这是徒弟们对他的评价,“刚师”是同事们对他简称。他说:“工作18年,学了18年,遍地都是我的老师。“当然,遍地也是他的徒弟,”学以致用,将自己的积累的经验,揣摩出来的技术传承,让水电行业越来越好,这是他的愿望。所以在“师带徒”的过程中,他总能让新人从空白到懂、会、精。从实际进行指导,传授经验,传授知识,传授技术,教他们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毫无保留。他的徒弟成了技术能手,技术骨干,当了班组长,他说“整的好”。
这就是陈正刚,技术过硬,笑容温暖,信念坚定,性格柔软,工作认真,岗位平凡。十八年,从青涩的学生到技术骨干,他一直默默的守护着水电行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金属结构。用他的话说:“我没得啥子追求,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工作好了,生活才能好。”
这就是他所坚持的信念。没有说为水电事业添砖加瓦,没有说让水电事业辉煌腾达,但就因为有无数“刚师”的默默守护,有那份沉甸甸的坚持,水电精神才会发扬光大。
原文网址:http://7j.sinohydro.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3967
|